最新消息

2025年7月3日 星期四

 [成員介紹]從宅宅開始、逐漸踏入自然懷抱的老江


我相信,熱愛自然的種子要發芽成長,並非一蹴可幾。對於我來說,也是如此。



從小,我是個人稱「沙發馬鈴薯」、不愛出門的宅宅,但我有卻一個大我11歲、非常喜歡大自然的哥哥。哥哥每次回家,總是想盡辦法的往外跑,在大自然中做些生態觀察,身為哥哥跟屁蟲的我,就這樣被帶到大自然中。


一開始的我,對自然充滿了害怕與恐懼,風吹過竹林發出的嘎嘎聲響,就足以把我嚇得想立刻回家。但隨著來到大自然的次數越多、在自然裡待越久,就發現自然中有許多有趣的事物:居然有一種甲蟲跟烏龜長得好像!居然蛇的鱗片不是黏黏的,摸起來還挺光滑的!原來我的手碰到蜘蛛網上的某些蜘蛛絲,手竟然不會被黏住……在這些發現新大陸般的驚呼後,心中徘徊的恐懼與害怕減少了,更多的是好奇與敞開,也更願意走到戶外、來到自然中來探尋充滿奇妙的自然世界。


帶著過往與自然互動中被種下的喜歡大自然的種子,我在大學時進入了生態人文學系。透過系上的多元探索、與同學們上山下海瘋狂的生態觀察,埋在我心中的種子每天每天地被澆灌,快速的抽芽成長,漸漸地,大自然對我來說不再是一個我所害怕的場所,而是對我來說有安全感的家。

 



▲大學時期跟著學姐爬山、煮咖啡



在這個大自然的家中,它給我的安全感讓我可以盡情地去探索,放鬆的與裡面的生物互動;當我的心靈處在風雨飄搖的時刻,它就像黑暗中那盞夜燈,給我溫暖,告訴我它永遠在那兒,等我回家。


現今,原本小小的一顆種子,已經長成一棵大樹,大自然也成為了我的家、我難過時的避難所。慢慢的,我開始思索,我可以為大自然、為我的家做些甚麼?


經過探索、尋找,我漸漸的有個明確的目標:我想在我有生之年中,散播喜愛自然的種子:透過引導、陪伴孩子進入自然中,在孩子心中種一顆喜愛大自然的種子,並期待在我的陪伴、呵護下種子能慢慢的發芽,在某一天成長成這位孩子心靈中的庇護傘,能讓他心靈充電的小綠洲。



 

▲與民眾進行鳥類相關知識推廣






引導人

老江(江佳穎)


學歷

靜宜大學生態人文學系 畢2020-2024


經歷

台灣野鳥協會 志工


專長

鳥類辨識、環境教育解說、寫作


認證

行政院環保署環境教育人員認證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